来源:北京青年报
药品安全问题历来广受关注。按照相关规定,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。但就现实来看,执业药师“挂证”现象的存在,已严重影响了药品安全和服务质量。近日,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治理执业药师违法“挂证”乱象的做法具有启示意义。(9月23日《工人日报》)
所谓“挂证”,即执业药师将个人的执业药师注册证挂靠在其他药店或单位,而本人并未实际在岗执业,药店表面上配备了执业药师,实则“有影无实”。这种行为明显违反《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办法》等规定。然而在现实中,不少药店选择付费让执业药师“挂证”,充分说明这在市场上已形成了相关利益链。
对此,人社部在2017年印发《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》,并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,集中部署打击药品流通等领域的“挂证”现象。此后,多地也纷纷开展了执业药师“挂证”整治行动。虽然治理取得一定效果,但在利益驱动下,“影子药师”依然存在。
乱象频仍,直接原因在于部分药店盲目追求控制成本。毕竟聘请名副其实的执业药师,要付出比“影子药师”更高的成本。赶上相关部门要检查,便让挂证的执业药师来药店露个脸,蒙混过关也是常有的事。而不少在医疗机构工作的执业药师,经不起金钱的诱惑,明知“挂证”有风险,却还是把证件挂靠在这些问题药店。
在临西县检察机关的积极介入下,该县药店执业药师“挂证”乱象得到明显改善。这很大程度在于检察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后,便积极“向前一步”,向相关部门调取了执业药师注册信息、连锁药店和社会保险缴纳信息数据,依据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对比,筛查出43名执业药师、64家药品经营企业涉嫌违法“挂证”。有关部门根据检察机关提供的线索,采取集中约谈、限期整改、不定期复查等办法予以治理。从检察机关到有关部门的这一套操作卓有成效,也让该县检察院与市场监管、行政审批、人社部门联合建立起了执业药师违法“挂证”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该县的治理实践中,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检察机关不仅研发违法“挂证”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,而且调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对比,从而“挖”出了违规药师和医药企业。这提示我们,治理“影子药师”,大数据是一柄利器。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理效率,还能进一步遏制“挂证”空间,值得更多地方参考、探索。
除了上述检察机关采用的办法,人社、卫健、市场监管等部门还可以联合建立大模型和数据库,将执业药师的职业资格证书、所供职的单位等个人信息和药店信息全部纳入数据库,既可以用来筛查有“挂证”问题的药店,也能有效防止药店“挂证”。这种技术手段打造的“数字警察”,将会有效弥补传统监管方式的不足。事实上,无论是医药零售领域,还是一些同样存在“挂证”问题的领域,都应该积极借鉴这一治理思路,充分利用数据技术进行设防。(丰收)
(责编:孙红丽、杨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