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昨晚将近十一点时 不知你是否已经入睡?
可 小编今天早上得知
昨晚的阜阳并没有那么静悄悄 从安徽省地震局获悉 昨晚临泉县境内发生 发生1.6级地震,震源深度6千米
1.6级地震?
确系事实 也许你和小编一样并未感觉到 但不要恐慌! 1.6级属于微震
2015年12月23日15时09分,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(北纬33.0度,东经115.9度)发生1.8级地震。当时小编的朋友圈刷屏了,有的人感觉到了。
民国以来,阜阳境内发生过几次地震,但都属于微震。
民国6年1月,太和县地震。
1984年2月17日,阜阳地区利辛县板集发生2.9级地震,波及阜阳、颍上县境内。
2015年3月14日14时13分,阜阳市(北纬33.0度,东经115.9度)发生4.3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
2015年12月23日15时09分,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(北纬33.0度,东经115.9度)发生1.8级地震。
小编在此提醒 遇到地震切勿恐慌 切勿信谣传谣!
下面小编总结几点关于地震的相关内容
地震逃生技巧
地震具有突发性、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,地震来了该怎么办? 是跑还是躲?在不同场合该怎样有效避震,降低伤亡风险? 地震被埋如何自救和互救?
如何第一时间科学避震?
地震发生时,首先要保持冷静,不要慌乱,快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和震动状况。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:震时就地避险,震后迅速撤离,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。
地震发生时,如果所处的是平房或楼房一层,且室外比较开阔,可以力争迅速跑出室外避震。 如果是楼房二层或以上,且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,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,因为地震时震动时间短、强度大,人往往无法自主站立,很难迅速从楼内跑到室外,应优先选择立即躲避在室内的卫生间、储藏室、浴室等开间小、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,或者是坚固的桌子、床、茶几、沙发等家具旁,这些地方在房屋垮塌时容易形成三角空间。这时要迅速伏地趴下,尽量蜷曲身体,降低身体重心;低头,用衣服、枕头等护住头颈,不要压住口鼻;或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,防止摔倒或身体移位 专家提醒,地震发生时,特别要牢记绝不要在慌乱中选择跑向阳台、翻窗或跳楼,这一点极为重要。因为地震袭来时,门窗会迅速扭曲变形,这些地方都是地震时可能最先坍塌的地方。同时,中高楼层居民千万不要搭乘电梯逃生。 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户外,则应迅速避开如楼房(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楼房)、立交桥、过街天桥、高烟囱和广告牌等这些高大建筑物;远离水坝、陡坡山崖、狭窄街道和危旧房屋;特别要注意避开变压器、高压线、电线杆,以防触电;不要在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附近停留。
地震被埋如何紧急自救和互救?
地震时被埋或被困废墟内,要因地制宜,及时镇定采取自救措施。
如果部分肢体被埋压但双手可以活动:
首先要用手清除头部、胸部的杂物,用手在头、胸部掏出一定的空间,保障呼吸畅通;
再尽可能及时用身边可用的砖石、木棍或其它坚硬物品,建立起一个支撑体,稳定生存空间,防止余震时进一步塌落;
如果灰尘太大或闻到煤气味时,要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,避免窒息或中毒。
专家提醒:地震被压埋后,要特别注意保存体力,保持清醒,不要盲目呼救,要用砖、铁管等物敲打管道或墙壁。在确定上方有人时,再大声呼救。 如果废墟内有生存空间,身体能够自行活动:
应尽力朝着有光或可能有水和食物的地方移动。
如果受伤,可从衣物上撕下布条及时进行包扎,避免失血过多。
为了延长生存时间,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。
如果多人同时被埋压,要互相鼓励,团结协作,共同商定自救计划并采取行动。
震后,在救援队伍暂未抵达时,积极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、最有效的办法。
互救应遵循以下原则“先易后难”——先救埋压较浅,容易救出的轻伤人员;
“先近后远”——先救离自己最近的被压埋者;
“先多后少”——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,如学校、医院、旅馆、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。 营救中要首先使伤者头部暴露出来,并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,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,之后再刨挖伤者身体其他部位。
要特别注意在使用锹、镐等工具时不要伤及被埋人员,更不要破坏被埋者周围主要的支撑物,防止进一步倒塌。
对于脊椎损伤人员,搬动时切忌生拉硬拽,必须要用门板或硬木板抬出废墟。
如被埋压者受伤严重、埋压较深、时间较长,可设法向其尽快输送水、食品和药品,以维持生命,等待专业人员援助。
震后余震活动特点及防范措施
地震专家提醒,避震不分主震和余震,切不可以掉以轻心。
一是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。例如山体滑坡、水库溃堤、堰塞湖泄漏崩塌等,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,必须远离这些区域。 二是要防范危房进一步破坏伤人。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,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之前,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,震后也不要贸然进入或居住。 三是救援人员和互救人员,在震后短时间内的余震密集活动期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,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和技能,减少余震伤亡。
图文综合网络
|